以電池驅動的世界, 將昂貴、會耗盡、且引發污染的石化能
源,轉換為可以永續再生的綠色廉價能源,經濟產業的面貌
將會持續改變,例如交通運輸。
最近引發話題和關注的日
本戲劇之一,不是偶像
劇,而是一部由NHK 製
作的Made in Japan,描述一家日
本電器大廠,如何轉型研發高科技
鋰電池,在企業危及存亡之際,藉
此力搏翻身的故事。由於劇中「電
池會著火」的伏筆,竟意外與近來
波音夢幻客機Dreamliner 鋰電池
著火的新聞不謀而合。劇中日本與
中國企業由人才挖角、技術競爭、
到最後決定攜手合作,似乎也預測
電池產業合縱連橫的必然走向。
2013 年一月
底, 戴姆勒、
福特和雷諾-
日產三家汽車製造商宣布,要聯手
打造究極的燃料電池車,目標訂
在2017 年量產。燃料電池利用氫
氣和氧氣產生電力,副產品只有
水,不會排放二氧化碳。一次充足
氫氣後,三家汽車大廠期待可以朝
一趟行駛500 公里長距離的終極目
標前進。此外, 結合三大品牌的
資源和技術,共同開發燃料汽車零
件和氫氣補給站的整體基本設施,
也是合作的目的。日系和德系大廠
Toyota 與BMW,同樣也在一月下
旬發表合作聲明,要共同開發燃料
電池車款,預計在2020 年投入市
場。
無論是從這項材料計畫的資料庫,
或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所找到的任
何材質,首要測試目標就是研發
組合出一款新電池,且足以擊敗
近20 年來最成功的蓄電裝置:鋰
離子電池。研究能源儲存的專家認
為,當前鋰離子電池的能源儲存容
量需要倍增,價格也必須更親民。
因此蓄電能力更好、價格更便宜的
鋰空氣電池,為研發界帶來新希
望。